歡迎訪問寶雞市人民醫院官網!
5月中旬,33歲的何先生因突發頭暈、大汗、雙下肢無力、后枕部疼痛4小時來到寶雞市人民醫院就診。急診完善頭顱CT等檢查后以“頭暈待查”收住神經內三科進一步住院治療。
神經內三科馮曉偉主治醫師接診患者,查體并詢問病史后考慮為后循環缺血,為進一步明確診斷,席聰建議為患者行頸部血管彩超、頭顱頸部核磁MRI+MRA檢查。最終檢查結果顯示何先生左側椎動脈V2段椎動脈夾層(壁間血腫),血管壁MRI增強顯示左側椎動脈V2段局部狹窄,考慮壁間血腫,結合詢問病史,考慮患者因外力原因導致椎動脈夾層,找出病因但情況仍不容樂觀!椎動脈夾層是青年腦卒中的重要原因,在青年缺血性腦卒中約占20%,被公認為青年卒中的“頭號殺手”,若不及時治療,會有致殘致死風險。
為進一步明確夾層的位置、長度以及血流情況并進一步治療,神經內三科團隊為患者進行腦血管造影檢查明確椎動脈夾層,血流良好,不需要血管內治療。經積極雙聯抗血小板治療,何先生頭暈及雙下肢無力等癥狀基本消失。出院后繼續雙聯抗血小板治療,1月后再進行復查,明確夾層修復情況。
科普時間
一、什么是椎基底動脈夾層?
“椎基底動脈夾層”又稱“椎基底動脈夾層動脈瘤”,是由于動脈血管內膜破損,血流從血管內皮破損處溢出于血管內膜一中膜之間或血管中膜-外膜所致的血管性病變。通俗來說,當動脈壁內部出現撕裂情況時,血液可以穿透破損的血管壁內膜,然后進入血管壁,讓血管壁處于分層狀態,接著,血管變得狹窄,閉塞,亦或是形成假性的動脈瘤,會對人體造成嚴峻的損害。
二、椎基底動脈夾層可能致病的病因
1.頭、頸部外傷史:外傷,如頸部推拿按摩、過伸、過曲、旋轉等甚至咳嗽、嘔吐、打噴嚏等可引起。
2.潛在的動脈疾?。嚎赡軐е卵鼙诘囊讚p性。血管內膜發生撕裂。還有遺傳因素造成的血管壁的缺陷。
3.肌纖維發育不良:約15%~20%的本病患者發生顱及頸部動脈夾層。
4.偏頭痛:可能與血管壁水腫,血管壁撕裂或者夾層擴大及蛛網膜下腔出血有關。
5.感染:近期感染,特別是上感可誘發腦動脈夾層,其特點是多個累及,可能是感染引發的氧化應激、自身免疫等機制。
6. 高血壓病。
7. 口服避孕藥。
三、椎基底動脈夾層發病的癥狀
1.椎基底動脈夾層發生時,由于患者血流進入血管的內皮下,易造成椎動脈和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并引發一系列癥狀,主要表現為間歇性、發作性的神經功能障礙。患者可能出現復視、構音障礙和吞咽困難等腦干癥狀,也可能出現眩暈、共濟失調等小腦癥狀,甚至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雙側黑蒙或同向性偏盲等枕葉腦組織缺血的癥狀。
2.椎基底動脈夾層患者常感后枕部疼痛。
3.除此之外,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猝倒、運動障礙、感覺障礙、頭暈等相關的癥狀,偶爾會出現對側肢體和同側舌肌無力等表現。
4.病情較為嚴重的患者甚至會出現腦干、小腦梗死的癥狀。
四、椎基底動脈夾層發病的治療
1.抗凝治療:防止血栓脫落導致腦栓塞,至少進行3—6個月。
2.抗血小板聚集治療:有抗凝禁忌癥者,可選擇抗血小板治療,急性期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療無明顯差異。
3.溶栓治療:有證據顯示急性缺血性卒中在發病4.5小時內靜脈溶栓是安全的。
4.血管內介入治療。
寶雞市人民醫院神經內三科席聰主任醫師提醒,青年人應該嚴格控制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避免吸煙、肥胖、飲酒、缺乏運動等危險因素,養成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一旦出現頭暈、頭痛、行走不穩視物模糊等癥狀時應立即就醫 。
地址:寶雞市經二路新華巷24號 電話:0917-3272497 Email:[email protected]
乘坐車次: 北門:4路、5路、6路、7路、8路、9路、10路、17路、36路 南門:33路、34路、37路、42路
Copyright ? 2021 版權所有:寶雞市人民醫院 陜ICP備18007727號-2 陜公網安備 61030002000113號 技術支持:伙伴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