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寶雞市人民醫院官網!
近日,我院耳鼻喉科團隊成功完成一例“經口翼下頜韌帶內側入路右側咽旁間隙巨大腫瘤切除術”,完整切除一例直徑約6.0cm*4.0cm的罕見咽旁間隙腫瘤,為患者解除了困擾已久身心難題。
患者黃女士,咽部異物感兩年,嚴重影響日常生活,遂于春節后來我院耳鼻喉科就診。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章松林為患者查體后輔以磁共振檢查,確定患者右側咽旁間隙存在約6.0cm×4.0cm的巨大腫瘤,建議患者住院行進一步檢查治療。
章松林將患者病情匯報科室主任劉杰、副主任宋國昶,團隊經過討論研究后為患者制定適宜手術方案——經口翼下頜韌帶內側入路右側咽旁間隙巨大腫瘤切除術。手術由章松林主刀,歷時3小時完成,術后患者恢復良好,聲帶活動及吞咽功能均未受影響。
回顧本病例,黃女士腫瘤體積巨大,傳統手術需在頸部或頜面部做長切口,可能遺留明顯疤痕并影響功能。章松林及團隊醫護,精心設計術式,創新采用“經口翼下頜韌帶內側入路”,通過口腔自然腔道精準抵達腫瘤,“抽絲剝繭”,既完整切除了腫瘤,又避免了外部切口,最大限度保護患者外觀與吞咽功能。此次手術的成功開展,不僅是科室探索創新術式,為患者提供更精準、更人性化的醫療服務的新突破,也是我院在復雜解剖區域腫瘤治療中的技術實力的新提升。
科普
咽旁間隙位于顱底至舌骨之間,毗鄰頸動脈、頸靜脈、顱神經等重要結構,是頭頸部手術的“高危區域”。咽旁間隙腫瘤占頭頸部腫瘤的0.5%-1%,多為良性(如神經鞘瘤、腮腺深葉腫瘤),早期癥狀隱匿,常見表現為咽部異物感、打鼾、聲音改變等。當腫瘤增大壓迫神經時,可能出現耳鳴、面部麻木、伸舌偏斜等。醫生提醒,若出現持續性咽喉不適或頸部包塊,應及時進行頸部增強CT或MRI檢查。傳統開放手術雖視野清晰,但創傷大、恢復慢,而經口微創技術具有出血少、無體表瘢痕、住院時間短等優勢,但對術者解剖功底及操作精度要求極高。隨著影像、內鏡技術的進步,約70%的咽旁間隙腫瘤可通過微創手術切除,但巨大腫瘤仍需嚴格評估,個體化制定方案。
地址:寶雞市經二路新華巷24號 電話:0917-3272497 Email:[email protected]
乘坐車次: 北門:4路、5路、6路、7路、8路、9路、10路、17路、36路 南門:33路、34路、37路、42路
Copyright ? 2021 版權所有:寶雞市人民醫院 陜ICP備18007727號-2 陜公網安備 61030002000113號 技術支持:伙伴網絡